九日龙山饮鉴赏

原文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赏析

  在咏菊诗中,“龙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与好友痛饮菊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向他微笑。在登龙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热爱。三、四句“醉看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酒不醉人人自醉,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返回